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 纺织 >> 我国纺织品出口可能实施“主动配额”正文 |
|
我国纺织品出口可能实施“主动配额” |
|
文章来源:西部信息网
相关:西部信息网
点击:5755
添加时间:2005/6/19 13:58:47 |
|
根据11日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在2005年6月11日到2007年底,中国对欧盟出口棉布、T恤衫等10类纺织品将按照每年8%到12.5%的数量增长。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要兑现出口有序增长的承诺,实施纺织品出口“主动配额制”将是*为可能的选择。而配额分配方式如何确定,则成为当下企业关注的焦点。
--旧格局下配额分配弊端多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认为,中国要兑现《备忘录》的约定,其它手段都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短期内只有实行数量控制。但旧体制下延续下来的配额分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令民营企业有许多不满。上海盛顺服装集团董事长朱政平说:“如果实行主动配额,会不会又出现过去那种照顾国有企业,挤压民营企业的现象?”计划经济体制下配额分配的失衡导致了配额买卖等市场扭曲。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总裁席时平告诉记者,政府在分配配额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原来的出口量,尽量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过去曾经出现的怪现象是有配额的企业却没有加工能力,没有配额的企业为了保住海外客户,不得不高价购买出口配额,这导致整个配额分配的无效率。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贸易救济措施监控预警部主任江海虹博士表示,“抢跑道”式的配额发放方式显然不可取,“基本配额”加“协议配额”的模式是我国长期以来使用的方式,此次是否会沿用,人们拭目以待。
--业界呼唤公平公正的配额分配
曹新宇说:“过去配额分配有三种方式:企业自主申请,切块分配和公开招标。公开招标因其公开、透明,*为企业肯定,这次数量调控也有不少专家建议实行配额拍卖。我想不管采取什么具体方式,有三个原则必须充分考虑:第一,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过去外资企业不能参与配额申领,今后必须同样尊重外商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第二,国有、民营等不同性质和类型的企业一视同仁;第三,为新获得贸易经营权和新入行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留出发展空间。”
曹新宇说,配额分配肯定要有个合理的参照基数,要考虑企业的历史出口情况。欧盟测算我国10类纺织品出口基数的时间是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那么商务部也可能就以这段时间内海关统计的企业出口业绩及增长率,确定企业招标的基础量。
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鹤云表示,配额分配要兼顾原有格局下的既有利益和新生市场力量,确定基数的时候必须考虑今年配额取消后的市场自主出口。分配方法要体现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应该方便企业操作,简化手续。但也有企业认为应该完全按照配额取消后的出口情况确定基数。红豆集团董事长周海江认为,以今年1至5月的出口情况确定基数*合理,这才是自由贸易格局下企业实际出口能力及海外营销渠道的真实反映。
--配额发放应体现价值导向推动产业升级
虽然在配额分配的实施细则上存在分歧,但业界一致认为,政府应该借这次出口数量调控的机会,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和竞争力强的企业,推动纺织业产业结构升级。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安京说:“政府应该借此照顾新兴行业,支持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优质企业,淘汰那些资源型、能耗大的企业。总的来说,要有利于形成2008年以后正常的出口秩序,促使纺织业往高端发展。”
周海江建议,配额分配应该向品牌企业倾斜,而不能散落到以低价取胜的企业。可以对商务部评选的“中国出口名牌”乘一个系数,给这类企业更多的出口配额。“如果过了10年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还是没有自己的世界名牌,我们的改革就是失败的。如果不改变以数量取胜的老路,不要说服装强国,连服装大国的地位都保不住。那我们就对不起为加入WTO付出的艰苦谈判和做出牺牲的其它行业。”
高鹤云认为,在这次数量控制中,应该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政府权力可以相对收缩。政府不要代替、干预协会的工作,协会也不能再做“二政府”,应该让有能力、有威望的企业家担任协会会长。只有向协会放权,才可能实现行业自律。对那些扰乱市场秩序、不顾行业整体利益的企业,应该采取惩治措施。 |
|
|
|
|
|
|
|